话分两头,就在邓艾出兵前一个多月,即有荆州牧马良、征西将军陈到探得曹魏中原部队调动之事,遂第一时间遣人请示诸葛亮。陈到又顾虑万一魏军骤至,荆州准备不足,遂不待诸葛亮明确将令,事先下令诸郡备战。
毕竟自南郑——上庸——襄阳大战结束至今不过半年,任谁也没想到曹魏的铁蹄踏来的如此之快。是故这半年来,马良是开足马力,加班加点得搞生产。以至除襄阳常备的三万守军外,余者尽数还农。如今为避免仓促应战,自须提早调度。
于是乎襄阳潘濬、关平,江陵伊籍、关兴、张苞,长沙廖化、王甫,武陵廖立、吴班,零陵刘贤,桂阳赵累并白毦将领傅肜、冯习、张南等闻召,亦皆火速准备,调兵遣将,筹措物资,用以应对曹彰。
与关羽主事时期偏练兵作战,积极进攻的策略不同,陈到接到的任务是驻守,驻守,坚定不移的驻守。是故自其上任以来,即开始筹划建设襄阳及近郊的防线,如今已是初成体系:壁垒城寨纵横交错,沿河防线固若金汤。能为整个防守作战提供不少助力。
比较可惜的是曹彰留给荆州的准备时间太少,粮食只熟了一季。而且由于接连的大战,荆州军着实减员不少(伤残居多),尤其是最新补充的近两万新兵,训练时长只有区区三四个月。就算如此,季汉控制的整个荆州地区,满打满算也只有十万兵力,较之曹魏的中原大军,就显得过于势单力薄了。
值得一提的是:襄阳防线建设期间,潘濬表现出令人眼前一亮的理政能力,不论是民夫调度、徭役分配,还是布局规划、建设速度,都安排的井井有条,以至于马良多次致书诸葛亮进言,表示潘濬居太守位置太屈才了。但诸葛亮考虑襄阳位置过于重要,遂仍令潘濬驻襄阳,只不过于太守之外,还兼有别驾之任。
由于荆南地广人稀,命令与行军的必须时间差距极大,于是乎又陆陆续续近一月,各处兵马方才交割完毕。除长沙留廖化领一万军驻守水道外,襄阳江陵一带亦集中有九万汉军。
……
其实早在陈到之书送达之前,即有细作将中原异动之事告知诸葛亮。诸葛亮啐了一嘴,直抱怨曹彰“不懂事”。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本是富足之地。然刘璋得此民殷国富之天府而不知恤,屡耗民力与张鲁争势,已是超负荷运转。后为防刘备入川,自建安十五年至二十年又是征战不断。川中人口已然经历一波锐减,甚至出现女多男少,寡妇遍地的窘况。直至蜀科新定,益州安稳,方才出现新的一波生育浪潮。
在地广人稀的地方,是能孕育出相当可观的增量财富的。百姓凭自己的劳动开垦出大量土地用以维持家庭,劳动力的缺乏又极大的促进了生育,人丁兴旺之后又能继续扩大生产。如此良性循环,正是一个黄金发展期。只要再给季汉两年左右的安稳发育,第一批新生儿就能转化为大量的兵源和生产力,前线后方均能得到补充,这个时候再考虑战争问题,才是最佳选择。
(其实历史上如果没有荆州失陷和夷陵之战,蜀汉的发展潜力也是要大于魏吴的。)
偏偏曹彰要在这个节骨眼上穷追猛打,诸葛亮能不郁闷吗?然敌强我弱,势难置之不理。遂将此事报与刘禅后,即再次与只团聚了不到半年的家小分别,率赵云、姜维等火速赶往汉中,作针对性部署。
季汉众将得知当前势态,一时间亦是众说纷纭,百口难调。有认为襄阳乃荆州首府,中原重镇,北伐运兵周转之要地,不可不救者;亦有认为方经大战,兵力民力俱疲,粮草物资储备不足,不宜远征者。
其他人交头接耳,丝毫不影响独孤彻分析战局。想来想去,还是决定坚持历来主张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战术,毕竟救敌之所攻,起兵数万,道途三千,粮秣之耗,不计其数。劳师远征,未必得功。总之就是不想被对手牵着鼻子走。所以,要么不打,要打,就必须占据主动权。
如果要打,那么当下情况,曹魏集中大军经略中原,关中地区势必空虚。如今益州军大部皆聚于汉中,与其跋山涉水,调去援救襄阳,还不如就此北上,出陈仓,横扫扶风,郿县一带。最差结果也能迁回不少关中百姓,要是应对得当,甚至把长安敲掉也不是没有可能。
至于襄阳嘛,如果曹彰真的大举压境,丢了也不是不能接受。与其强守襄阳,还不如在经营时间更久,道路地形更利于防守的江陵与魏军作战。
然未及其开口,即有魏延出列请道:“末将以为,避战之言,是误国也!昔丞相与先帝周旋江夏之际,战曹操铁骑,尚无所畏惧。今吾大汉兵精将勇,贼至而避,是露怯也。末将请亲提一旅之师,救援襄阳,与陈将军成掎角之势,迎战曹彰。”
独孤彻忙出道:“末将以为不然,汉魏之争,吾等虽胜多负少,然敌强我弱,亦无可辩。今曹彰既屯重兵于中原,关中势必空虚,何不就此经略雍凉,近逼长安乎?如调还曹彰一部援救,则襄阳之危自解。纵彼不还,则以一襄阳而易长安,亦不为不胜也,还请诸君深思。”
魏延虽在之前街亭战役中与独孤彻合作愉快,但作为季汉头号好战分子,哪有不打现赶上的仗的道理?遂反驳道:“右将军声东击西固妙,然若彼仍坚壁清野,龟缩不出,如何?是长安未得,而先失襄阳也。”
两位重量级人物皆已发言,余众亦不便再表态,会场登时安静下来。
独孤彻不按常理出牌早已人尽皆知,在当下季汉的军事地位亦已无可撼动。然就在众人做好再度北伐的心理准备时,诸葛亮权衡再三,还是决定按魏延的想法走。
正是:将相所虑非一事,谁道妙计必能为?要问其中原由,请听下回分解。
喜欢幻想三国从反白衣渡江到三兴炎汉请大家收藏:(m.xilushuwu.com)幻想三国从反白衣渡江到三兴炎汉西陆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