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真相集

背砍刀诗人

首页 >> 华夏真相集 >> 华夏真相集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我有无数剑姬一切从遮天开始开局签到九转玄功恐怖高校之庄园地府判官家的小娇妻史上最强霸帝我是一只白骨精精灵世界的挂机之旅夕阳热九转星陨诀
华夏真相集 背砍刀诗人 - 华夏真相集全文阅读 - 华夏真相集txt下载 - 华夏真相集最新章节 - 好看的玄幻魔法小说

第六十九集 迁都洛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北魏国都,平城朝堂。

任城王率领群臣反对南征萧齐,孝文帝依照先前与李冲之议,先不驳斥,说声再议,宣布退朝,却将任城王单独留下。任城王心中忐忑,满腹猜疑。

孝文帝屏退左右,对任城王说道:此次举动,的确不易。但国家兴自塞外,徙居平城,虽是用武之地,但不能实行文治。今将移风易俗,实在难也!彼崤函帝宅,河洛王里,朕想趁此南伐大举迁居中原,不知任城王意下如何?

拓跋澄闻说南征是假,迁都是真,左思右想之后,终于表示赞同。

孝文帝说服任城王,即令修造河桥,以备大军渡河;并命尚书李冲负责武选,选择才勇之士。遂册立皇长子拓跋恂为太子,发布文告移书齐境,声称南伐;下诏在扬、徐二州征集民丁、召募军队;又使广陵王拓跋羽持节安抚北方六镇,调发精骑。

宗室勋旧闻诏,只道是大军南征,不知天子将欲迁都洛阳。

太和十七年八月,孝文帝拜辞冯太后永固陵,率领群从百官,步骑百余万人,从平城出发南伐。乃命太尉拓跋丕与广陵王拓跋羽留守平城,以河南王拓跋干为车骑大将军,负责关右一带军事,与司空穆亮、安南将军卢渊、平南将军薛胤等共同镇守关中。加李冲为辅国大将军,率兵跟随左右,大军遂列队出城。

临行之际,太尉拓跋丕奏请以宫人相从。

孝文帝厉声斥责道:临戎不谈内事,不得妄请。

于是全副武装,手持马鞭,驾马而出。鲜卑族群臣有不从者,皆在马前叩头劝阻。

孝文帝说道:长驱南伐之策,朝廷已经制定,今大军将要出发,尔等尚欲强阻耶!

李冲早知众臣心思,不待其发言,自动下马上前跪拜,代鲜卑群臣高声进谏:我等不能运筹于帷幄之中击败顽敌,坐于庙堂制服四海,而使南方有僭称之魁,实乃大罪。陛下鉴于天下尚未一统,亲劳圣驾,我等亦实欲捐躯尽力,效命朝廷。但今阴雨绵绵,前途遥远,洛阳小河尚且阻碍;况长江浩瀚,远在南方乎?若待修造舟船,必致军疲粮缺,进退两难。请陛下哀死怜丧,掉转大旗以归,乃我众人之望。

孝文帝闻听李冲只以这些无稽之谈谏阻,自觉好笑,故意问彼鲜卑贵族臣下:辅国大将军之言,可是你等心中之意否?

拓跋丕会意,高叫道:我等皆乃此意,便请陛下回銮!

孝文帝佯为大怒:此番南征统一天下,我在前番朝会时已详细说之。公等只不过以雨水为难,但天时亦未可知。今夏既然炎热,故此秋天多雨,冬则必定晴朗。等到十月间时,若大雨犹尚不停,则为天意;如果彼时晴朗,进军何害?南军多习水战,我于冬季进军,得天时之助,夫复何疑?古云不伐敌国之丧,乃天下一统之时,诸侯各国之间所谓,不适于今日山河分崩离析,帝王统一天下大计也。事已至此,大军复回,岂不为敌国所笑乎?

李冲不待诸王开口,又进谏道:平灭江南,一统天下大计,天下人皆不愿意,惟陛下一人独欲强为。汉文帝曾云:“孤一人独乘千里名驹,究欲何往?”今亦是也。臣辞不达意,斗胆冒死请求,惟请陛下三思。

孝文帝暗道:这是说的甚么东西?

鲜卑诸王听得云苫雾罩,暗道:哪个又不愿一统天下了?

不由个个摇头,却又插口不得。

孝文帝愈加恼怒,高声叫道:朕要经略天下,统一华夷,尔等腐儒反疑我远大计划,在此出征之际拦马阻征,咄咄不休。孤难道不能杀你!卿其勿言,自讨诛戮!

故作怒不可遏,手中马鞭排头介打过去,抽散李冲、拓跋休、拓跋澄等,命将阻谏诸臣架至路边,六军进发。

北魏举国兵马百余万人,一路之上阵容整齐,浩浩荡荡,直向南而行,所过之处秋毫无犯。从京城出发以后直到洛阳,大雨连绵不绝,孝文帝仍命大军开拔,不许止息。

随军鲜卑诸王见此,乃相互约集,于夜间宿营之时皆至金顶大帐,复请回兵。

孝文帝见前面已近洛阳,干脆将本意说出:今我举国南征,天下皆知。若无果而返,则南朝梁齐必乘势向北,追击我军;后世史官如何书我?必遗笑千古矣!我鲜卑部族自远祖伊始,世代居住大漠,岂非亦因违背众人意愿南迁,方定都平城,以至一统江北耶!岂我远祖不恋故土,愿轻弃祖宗陵墓乎?天道幽远,固虽非人所能预知,但必以人行之,以成帝王大业故也。若诸公固谓不宜下江南,则应迁都于洛,定鼎中原,亦天意也。众卿以为如何?

孝文帝话虽不多,但字字铿锵,句句如同惊雷,在诸王头顶炸响。金帐中顿时鸦雀无声,众人皆反复品味天子适才之语。

李冲见时机已至,遂抽刀在手,立于帐中言道:夫决大计者,岂能迟疑?所谓“谋不与众,功不独享”,今日之事也。诸公赞成迁都者站左,反对迁都者立右,便请决之。

说罢,一步先跨向左侧立定。任城王拓跋澄见此,亦引诸子侄趋左,与李冲并肩而立。安定王拓跋休等人尚在犹豫,立于右侧未动。

前南安王拓跋桢引宗族子弟列于左侧,奏道:愚者对已成之事不明,智者预见于事未及发。大德不议于俗,大功不谋与众,非常人能为非常之事。今拓神都以延王业,营帝京于天下之中,周公谋之于前,陛下实行于后,故谓恰当。天下至重者莫非帝都,人至贵者莫非父母所赐之身,岂有他哉?望陛下保重龙体以合民意,不孚众臣之望,定都中原,停止南伐。此乃臣等由衷之言,亦天下苍生大幸。

说罢引其宗族跪拜,群臣亦皆拜倒,高呼万岁。

孝文帝见目的达到,说道:准卿所奏。孤便定都洛阳,不下江南可也。

诸王亦各大喜,辞帝归营。

九月深秋,枫叶满山,长空如洗。北魏百万大军间关万里,陆续抵达洛阳。

诸鲜卑大臣虽仍不愿内迁,但更惧南伐,故只得相从,不再提出异议,遂定迁都大计。于是大批鲜卑族人源源不断涌入中原,皆至河洛之间择地而居。

孝文帝急命李冲、拓跋澄等人带兵巡视诸部,安顿族人起房造屋,分屯州县,以防生变,半年之内,大事底定,井然有序。

来年初春三月,阳光明媚,草长鸢飞。孝文帝兴致大起,便命李冲、拓跋澄引三千军马扈驾,出洛阳城郊外,前往视察京畿诸部新居。当日巡行于伊川,露营于野。

孝文帝谓李冲及拓跋澄道:我族迁洛之后,诸位王公及各部大人有何意见,此处并无他人,公等可以畅言之。

拓跋澄直言奏道:我本世代游牧,今至中原,问题毕现。

孝文帝:都有哪些问题?

拓跋澄:鲜卑人习以编发左衽,男子穿袴褶,女子衣夹领小袖,多数人不会汉语,不合中原习俗,此其一也;新迁之民初来洛阳,居无一椽之室,食无担石之储,不擅农业,人心恋旧,此其二也。此二事如不及时解决,则汉民思乱,鲜卑欲归,大魏社稷危矣。

孝文帝听他说的实在,俱是事实,不禁深以为忧。

李冲见此,从袖中抽出已备奏疏呈上,说道:陛下南迁之时,臣已预料今日之局,并拟定改制之策,呈请陛下御览,并诏命天下。则期年之内,河洛平定,万民安堵,不劳圣忧。

孝文帝接疏细览,不由大喜,遂递与任城王。

拓跋澄恭敬捧读已毕,亦惊喜不置,击节赞道:若果如此,则不但安我族众,即平定天下,亦跷足可期也!

于是君臣巡视四方已毕,即回洛阳,命李冲细定改制方案,以备施行。李冲领旨,便急召王肃、李彪、高闾等汉族士人公卿,日夜密议,拟定变法纲领,呈报朝廷。

孝文帝详细看过,大喜从之,立即着手改革鲜卑旧俗,全面推行汉化。

并以李冲为镇南将军,照旧担任侍中、少傅,委以营造洛阳重任。又改封阳平郡开国侯,食邑户数照旧不变。李冲领命,乃依照秘籍中匠门图册,自去规划。

旬月之后,户部来报:平城及边北尚有鲜卑各部酋长大人,留恋故土,不愿南迁。

孝文帝复依李冲之计,当即诏命起兵南伐,命鲜卑各部及北凉、西凉、柔然、高车等归降部族,皆限期率部南下,至洛阳聚集;并将家属安顿京畿各州郡县,引兵随征。若逾期不至者,以通敌论罪,尽削官爵,收其部众。

各部不敢违旨,且征战之事本亦各自乐为者,乃皆引部族南下,云集关东河洛。

孝文帝大喜,乃引车马南至淮河,耀武扬威;复诏令安南大将军拓跋英、平南将军独孤藻征讨汉中,征召雍、泾、岐三州兵六千人,戍守南郑;以李冲兼任左仆射,留守洛阳,并监督营造京城、宫殿。

李冲见孝文帝越演越像,大有弄假成真之势,急上表进谏:秦州地势险要,接近羌人聚居之地。我军出动,道路迢遥,粮饷不继,兼氐人叛乱,百姓奔逃,致关中扰乱。今又预调戍兵,若南郑不下,胡夷连结,其事难测。既克南郑,西路险阻,兼道千里,与关东隔绝,孤陷敌围,若遭敌攻,不能立救,粮尽难运,亦不可守。且王者举止以为拯民,敌人固守意在惜土,德行分也。今陛下美名远播,魏国境覆九州之八,国民十有其九,天下未服王化者惟漠北与江南而已。彼臣服已为时不远,又何必操之过急哉?臣谓今宜开拓关中疆土,多取中原城垒,多积资粮,足以应敌;然后设官委将,以备吞并天下。今钟离、寿阳临边不攻,赭城、新野近都未降,东路不守,西部何据?由此推论,我不戍守南郑为上。

孝文帝览奏从之,以其奏疏遍示诸将,表示从谏如流,调回西征将士,自亦引军还洛。李冲升任尚书仆射,仍兼少傅,改封清渊县开国侯,食邑不变。

至此不但完成迁都洛阳大举,且使鲜卑族中半数以上定居河洛,大计成于不动声色,大功毕于无形之中。于是又依李冲、王肃、李彪、高闾所拟之策,陆续开始全面汉化改革。

于是下达改革诏命:一为整顿吏治。自延兴二年始,政以久任,满一年升迁一级;治绩劣者则受处罚,甚至降级。二为变革税制。自延兴五年始,改变过去州、郡、县争收租调混乱之局,规定只由县级征收,征收时禁用大斗、长尺、重秤。三为颁俸禄制。自太和八年颁布俸禄制,规定地方守宰可按官职高低赐给俸田,所授公田不准买卖,离职时移交下任;申明俸禄以外贪赃满一匹绢布处死。四为改革官制。自太和年间议定百官秩品,分九品,每品又分正、从,从品为北魏之首创。

又按照家世官爵,将代北以来鲜卑贵族定为姓、族。并禁胡语、改汉姓,令把鲜卑族人复姓改为汉人单姓。皇族拓拔改姓元,独孤改姓刘,丘穆棱改姓穆,步六孤改姓陆,贺赖改姓贺,贺楼改姓楼,勿忸于改姓于,纥奚改姓嵇,尉迟改姓尉。除元姓皇族之外,以上八姓皆为功勋之家,位尽王公。班定姓族,使鲜卑贵族与汉士族得以进一步结合。此后数年之间,鲜卑一百一十八个复姓,全部自官方户籍中消失,不复见矣。

另依文明太后之前所定,继续推行均田制、三长制、租调制。为全面吸收汉文化,又诏命全国尊孔,下令加紧修建孔庙祭孔,又给孔子后裔土地银钱,令其恢复对先祖孔子祭祀。

孝文帝还大力提倡鲜卑人与汉人通婚,并以身作则,亲带头纳范阳卢敏、清河崔宗伯、荥阳郑羲、太原王琼、陕西李冲等华夏士族诸女以充后宫;并亲自为六位兄弟聘娶妻室,命长弟咸阳王元禧聘故颍川太守陕西李辅女,次弟河南王元干聘故中散大夫代郡穆明乐女,广阳王元羽聘骠骑谘议参军荥阳郑平城女,颍川王元雍聘故中书博士范阳卢神宝女,始平王元勰聘廷尉卿陕西李冲女,北海王元祥聘吏部郎中荥阳郑懿女。

六个王妃中,除代郡穆明乐女出于鲜卑,其余都是中原汉族士家。

数载之间,孝文帝汉化改革完毕,使鲜卑经济、文化、社会、政治、军事等各得发展,大见成效,史称“孝文帝中兴”。

字幕:太和二十年,西元四九六年。

秋八月,孝文帝巡幸嵩岳,使皇太子元恂留守金墉城。

元恂体肥,怕洛阳夏季炎热,每每追念旧都,常思北归;又不愿说汉语、穿汉服,对所赐汉族衣冠尽皆撕毁,仍旧编发左衽,顽固保持鲜卑旧俗。

中庶子高道悦多次苦言相劝,太子不但毫无悔改之意,反而怀恨在心。

因见父孝文帝出巡,以为可乘之机,遂与左右合谋,秘密选取宫中御马三千匹,阴谋出奔平城,并亲手杀死高道悦于宫禁之中。

领军元俨派兵严密防遏各门,尚书陆琇驰马奏报孝文帝。

元宏闻讯大惊,急折返洛阳,当即引见元恂,怒不可遏,列举其罪,亲加杖责;又令咸阳王元禧等代己行杖,直打得皮开肉绽,才令拖出门外,囚于城西别馆。

十二月,废元恂为庶人,囚禁于河阳无鼻城。次年四月,孝文帝巡幸长安,御史中尉李彪秘密上表,告发元恂与左右谋反。孝文帝急派咸阳王元禧与中书侍郎邢峦,率人带毒酒赶赴河阳,逼令元恂自尽,时年仅十五岁而已。

闻知太子元恂被废,恒州刺史穆泰、定州刺史陆睿相互合谋,暗结镇北大将军元思誉、安乐侯元隆、抚冥镇将鲁郡侯元业、骁骑将军元超;及阳平侯贺头、射声校尉元乐平、前彭城镇将元拔、代郡太守元珍等鲜卑旧贵,阴谋推举朔州刺史阳平王元颐为首,起兵叛乱。

阳平王元颐佯装许诺,稳住穆泰等人,暗中却将叛乱阴谋密报朝廷。

时任城王元澄卧病在床,孝文帝立即召见,命其领兵前往平叛。

元澄受命,引军倍道兼行,经雁门往北直趋平城。先遣侍御史李焕单骑入城,晓谕穆泰同党,示以祸福,叛党顷刻瓦解。

穆泰无计可施,仓促率麾下数百人攻李焕,不克,乃败走城西,束手就擒。元澄穷治穆泰同党,收陆睿等百余人下狱,并将平叛始末写成奏章上报朝廷。

穆泰叛乱平息后,孝文帝以鲜卑旧贵及北方各族酋长不堪暑热,遂允许其秋居洛阳,春还部落,时人称为“雁臣”。但其后代子孙,因为生于洛阳,便渐适应关洛水土。

孝文帝驾坐平城,闻报中原汉化改制顺利,又说洛阳阙宫殿楼阁亭台等建造已成,乃于清徽堂接见公卿,说道:朕闻古圣人重于功治,功成乃制雅乐,治稳则定礼仪。今洛阳建都大体具备,但南方未服,凶蛮近俟,使朕昼夜忧虑难安。我欲亲征江南,占卜术士依星象而言皆曰必胜。此乃国家大事,公等宜各抒己见。

李冲率先答道:古之征战先察人事,然后卜筮。今卜筮虽吉,犹恐人事不备。今年秋收不足,又刚迁都,百姓生计不定,臣谓征战不吉,宜等来秋。

孝文帝道:仆射之言固然有理,然说人事不顺,也不尽然。前番孤率二十万人马出征,未出京郊而回,是决于人事。彼时天时有利,但人事不备,故而不胜。若等人事具备,又天时不顺,则如之奈何?若依仆射之言,则无出征之日矣。今秋深水浅,江南水军不能为用,孤若不胜,诸公当皆付司寇处罚,公等须各尽力。

于是停止讨论,六月率众臣渡渭水入黄河,东还洛阳。即令征发冀、定、瀛、相、济五州兵卒二十万,准备大举南伐。

八月,孝文帝使任城王元澄与仆射李冲、御史中尉李彪留守京城,命皇弟彭城王元勰领中军大将军。大发三十六军二十万,号称百万,前后相继,吹唇拂地。

兵至赭阳,留将攻取,自率兵南下奔袭宛城,当晚攻克外城。齐将房伯玉率众坚守,孝文帝留咸阳王元禧等人攻南阳,自引兵前至新野,江南由此大震。

齐新野太守刘思忌顽强抵抗,齐明帝急派大将崔慧景,率步骑二万余人增援襄阳。

镜头转换,按下北魏,复说南齐。

齐武帝萧赜永明四年春,富阳盗墓贼唐寓之聚集党徒,在新城一带结党四百余人,利用会稽太守王敬则去京城朝见面君之机,举兵暴动,攻下富阳。

三吴地区被却籍者因失本业,纷纷参加暴乱,旬日之间众至三万,致使三吴骚然。

却籍民户皆为北来侨民,户籍本为白籍,故被朝廷称为“白贼”。唐寓之聚集盗墓贼及白贼数万人众,遂以富阳为巢,四下出击,相继又攻下桐庐,进占钱塘、盐官、诸暨、余杭等县。三吴官军久疏战事,毫无还手之力,几乎兵不血刃,三吴之境半为贼占。

唐寓之遂在钱塘称帝,置太子,国号为吴,建元兴平。

乃以钱塘新城为皇宫,县廨为太子宫,设置百官。以寒门出身钱塘富人柯隆为尚书仆射、中书舍人,兼领太官令、尚方令。另派高道度为将,率军进攻东阳郡,杀东阳太守萧崇之及长山令刘国重,并遣将孙泓进攻山阴。

齐武帝闻报惊怒,急派禁兵步骑五千,战马数百,前往讨伐。

贼军皆为乌合之众,一战即溃,唐寓之被杀,各郡县相继平定。事平之后,参与暴乱民丁被罚修筑白下城,或发配到淮河一带,作戍卒十年。

时有巴东王萧子响,勇猛有力精于骑射,就任荆州刺史。

乃精选六十名贴身侍卫,皆有胆略才干者。屡于内宅设宴,以牛酒犒劳侍从,又私作锦绣长袍、红色短袄,欲以此与蛮族换取武器,扩充本郡兵力。

长史高平人刘寅、司马安定人席恭穆时为荆州典签吏,因见萧子响异动非常,遂联名暗将此事报告朝廷,齐武帝下诏深入调查。

萧子响听说官差到来,便将典签刘寅、席恭穆、吴之、魏景渊召集盘问。

刘寅、席恭穆见问,保密不答。吴之说道:既然皇上下诏,将军当设法搪塞。

魏景渊却道:陛下诏命岂可搪塞?应予调查。

萧子响勃然大怒,立将刘寅等八人皆杀于后堂。齐武帝闻说典签被杀,遂命随王萧子隆为荆州刺史,并派淮南太守戴僧静率兵讨伐萧子响。

戴僧静谏道:巴东王年小,长史刘寅等人逼急,故一时生气杀之,有甚大罪!陛下派大军西上,彼若恐慌,则必为乱,故臣不敢接旨。

武帝深然其言,遂不发兵,改派卫尉胡谐之、游击将军尹略、中书舍人茹法亮率数百名侍卫前往江陵,搜捕萧子响左右小人。

三将未发,复命内史张欣泰宣旨:萧子响如释兵解甲,回建康请罪,可保其性命。

宣旨已毕,张欣泰又对胡谐之说道:我等皆为皇亲家事,胜则无名少功,败却奇耻大辱。萧子响所聚皆为凶狠狡诈之徒,战则亡命,不会自行溃败。将军不如在夏口驻扎,遣使前往江陵,讲明利害福祸,则可不战屈之,使其自缚来降。

胡谐之不听,率军抵达江津,命在燕尾洲筑垒。

萧子响闻说朝廷派兵来伐,急遣使者到营中陈说:天下焉有子叛父者!某非抗皇命,可予我扁舟回朝受罚,何必兴筑城垒,以军相迫耶?

游击将军尹略自恃奉诏而来,遂答来使:我奉旨来征不臣,不与叛父逆子言之。

使者归报,萧子响后悔流涕,于是杀牛备酒,令人送至朝廷军垒,以表知罪求赎。尹略却谓巴东王恐惧自己,愈加不依不饶,且当来使之面,令将酒菜全部倾倒入江。

尹略发威已毕,对来使者喝道:你进城回报,限命巴东王自缚来降,免得刀兵相向。

使者还报,不免添油加醋。萧子响闻听尹略不肯通融,又命使出城求见茹法亮,请求会见传旨官。茹法亮不听,反将来使关押。

萧子响由是大怒,组织贴身勇士及州衙二千余名士卒,从灵溪渡河向西进发;自率一百人携万钧弩箭,在江堤驻防。

次日两军激战,萧子响在江堤上以弩射击,朝廷军大败。尹略战死,胡谐之等人跳上小艇逃走,遣使急报朝廷。

武帝闻报大怒,复派丹杨尹萧顺之率军讨伐。

萧子响杀退官兵,当日便率领侍从三十人,乘坐小船顺江而下,直赴建康诣阙请罪。在途中正遇萧顺之大军,萧子响乃求其放自己入京,亲向父皇申诉明白。

不料太子萧长懋平时忌恨萧子响,当萧顺之从建康出发时,即秘密告之,命其将萧子响置于死地,勿使其活着回到建康。

萧顺之于是不应萧子响之请,在演习堂用绳子私将萧子响勒死。

萧子响临死前上疏:臣罪弥天,甘受惩罚。但胡谐之不宣圣旨,竖帜直入要塞,筑城以守,将欲攻臣。臣屡次致书茹法亮,乞便服见之,彼始终不肯。臣手下小人恐惧,遂致迎战王师,皆臣之罪也。臣弃兵孤身投奔王师,望能面陈父皇后自杀,使不遗人口柄,谓父皇诛杀皇子,子逆父皇恶名。奈不能遂心如愿,今日殒命。临终修书,哽咽语塞,不知所云!

奏疏虽然写成,但萧顺之岂肯替他转呈皇帝?自然是付之一炬,销赃灭证而已。

叛乱事定之后,武帝命削萧子响爵位封地,并改其姓为蛸,被牵连定罪者无数。

其后齐武帝游华林园,见一猿猴在笼中跌撞悲号,就问左右侍从:因何如此?

侍从奏道:只因其子前天坠崖而死,此母猿不能自胜,故尔颠狂如此。

武帝闻奏,忽思儿子萧子响之死,忍不住呜咽出声,泪流满面。茹法亮因受武帝严责,萧顺之惭愧恐惧,也由此发病去世。

永明十一年正月,文惠太子萧长懋病重。

其子萧昭业演戏逼真,整日哀容戚戚,哭声不断。侍从官员见其如此孝顺,皆感动呜咽流泪。但萧昭业只要回到自己住处,便立刻欢笑酣饮,脸上戚容一扫而空。

文惠太子死后,萧昭业被立为皇太孙,移居东宫。

齐武帝前来探视,太孙迎拜嚎恸,哭致昏厥。武帝亲下舆抱持安慰,赞其孝心非常。

后闻武帝得病,萧昭业乃派巫婆杨氏诅咒祖父早死,又给妻子何氏送信,上写喜字,周围绕以三十六个小喜。但入宫侍疾时,萧昭业复又满脸哀戚,言发泪下,跪问祖父病情,无微不至,如同身受。

武帝左右侍臣,无有不谓皇太孙至孝,自古少有。

史说萧昭业眉目如画,容止美雅,外表极似谦谦君子。且精于作伪,生来便具有表演做戏天赋,又写得一手好隶书,故极得齐武帝喜爱。

因其父文惠太子事冗多病,萧昭业自幼便由二叔竟陵王萧子良抚养,随行竟陵王镇守西州,与左右无赖嬉乐无度。妻何妃亦乃轻薄女子,与萧昭业同游美貌少年同时私通。

其后萧子良奉诏入京,萧昭业留在西州,日至营署淫宴,又向富人诈取钱财。为犒赏左右无赖,都以黄纸预先写上爵号官位,许诺登基为帝后立刻任命。

齐武帝虽立萧昭业为嗣,毕竟尚不放心,遂命次子萧子良辅佐。时当病笃,又令萧子良带甲杖入延昌殿侍奉医药,以防不测。

萧子良入卫皇宫,便以萧衍、范云、王融等为帐内主薄,协助理事。

萧昭业闻说齐武帝病危,二叔引兵侍卫内宫,担心帝位旁落,急匆匆赶来内宫打探。

只见王融满身披挂率甲士守在宫门之外,声言无论何人,不得擅入宫门一步。萧昭业自持皇太孙身份上前搭话,任百般辩解,王融就不放行。

当时齐武帝从昏厥中苏醒,见皇太孙不在,知道情况有变,急命近侍速召皇太孙率甲士入宫,并将朝廷大事委托尚书左仆射西昌侯萧鸾。

乃留遗嘱于承旨官道:朕识灭之后,一应诸器悉不得用宝物,唯装复夹衣各一通。常所服身刀长短二口铁环者,随入梓宫。灵上慎勿以牲为祭,唯设饼、茶饮、干饭、酒脯而已。天下贵贱,咸同此制。陵墓万世所宅,今可用东三处地最东边以葬我,名为景安陵。丧礼每存省约,不须烦民。百官停六时入临,朔望祖日可依旧。诸主六宫,并不须从山陵。内殿凤华、寿昌、耀灵三处,是吾所治制。

言讫而崩,享年五十四岁,在位一十二年。

萧鸾闻帝命相召,急驾车驰至宫门。王融见状,前来阻挡。

萧鸾喝道:皇上有令,召我入宫,谁敢阻挡!

说罢推开众人,拥皇太孙闯入宫内。见武帝已崩,承旨官奉上遗嘱,萧鸾遂命人打开奉天殿大门,召集群臣上朝,又命人将萧子良扶出皇宫。

群臣上朝后,萧鸾奉皇太孙萧昭业登上皇帝宝座。率诸臣各整衣冠,登殿排班,依次跪伏,三呼万岁。

萧昭业于是继位,时年二十岁,改元隆昌,实行大赦。为祖父上庙号称世祖,谥号武皇帝,葬于景安陵。

八月初四日,下诏执行齐武帝遗诏,任命护军将军、武陵王萧晔为卫将军,征南大将军陈显达以现任官职,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左仆射、西昌侯萧鸾为尚书令,太孙詹事沈文季为护军将军,司徒、竟陵王萧子良为太傅。追尊父文惠太子萧长懋庙号为世宗,谥号文皇帝;尊母皇太孙太妃王宝明为皇太后,立妻何婧英为皇后。封弟临汝公萧昭文为新安王、曲江公萧昭秀为临海王、萧昭粲为永嘉王。

即位十余天后,下令诛杀王融,以报复当日禁入宫门之恨。

宋武帝刚刚大敛,萧昭业就把武帝乐工召来奏乐歌舞。乐工怀念先帝,边献艺边流泪,新帝则在宝座上嘻笑自若,欢饮大嚼。

武帝发丧之日,萧昭业送葬车才出端门,就推说有病回宫,复召乐工大奏胡曲,喇叭胡琴,声彻内外。

大臣王敬则闻此,因问萧昭业亲信萧坦之:陛下今举鼓乐,得非太早?

萧坦之不乏幽默答道:此即宫内哭声耶!

萧昭业登基后极意赏赐左右群小,动辄百数十万。

每见金银宝锭,则自语道:我从前想你等一个也难得,看我今日怎生发遣也。

御库中共有钱八亿万之巨,金银布帛不可胜数,萧昭业继位不到一年,竟已挥霍大半,皆赐给得意左右及宫人。宫中遍布文物宝器,平时抛掷击碎,以此为乐。

萧昭业常在宫内穿五彩绣衣,以高价买公鸡斗耍,兼好犬马,乐不可支。皇后何氏亦得自由,天天与左右淫通乱交,皇帝知而不禁。这对年轻夫妻,可谓中国最早性开放者。

齐朝宗室近卫军首领萧谌、萧坦之见皇帝日益狂纵,惧日后事发受祸,暗中依附西昌侯萧鸾,准备行废立之事。当时中书舍人綦母珍之、朱隆之,直阁将军曹道刚、周奉叔都是萧昭业羽翼,萧鸾便先后诛杀徐龙驹、綦母珍之。

后有尼妇进宫,传说异语,萧昭业便怀疑萧鸾有篡位之意。中书令何胤因是皇后何婧英从叔,萧昭业以为亲信,令其在朝廷当班,并随皇后称为三爹,密谋诛杀萧鸾。

何胤害怕不敢,犹豫劝止,萧昭业于是作罢,诏命萧鸾出镇西州,使其远离朝廷。

萧鸾闻之,派萧谌、萧坦之诛杀曹道刚、朱隆之等人于朝房,然后率兵从尚书省进入云龙门,王晏、徐孝嗣、陈显达、王广之、沈文季皆都随进。

萧昭业听说外面有变,派人关闭内殿各房门阁,令太监爬到兴光楼上察看情况。

回来报说:臣见一人全副盔甲,后随数百人,武装严束,止于西楼之下。

萧昭业大惊,不知所措。稍顷,萧谌领兵先入宫来,截阻寿昌阁。萧昭业跑到爱姬徐氏房里,欲拔剑自杀,但因酒醉力弱,屡次割颈不中。

徐氏乃用绢帛包扎其颈,乘小车出延德殿。萧谌持剑入殿,宫中宿卫持弓盾拒战。

萧谌喝道:不干你等事,不要乱动!

卫士以为萧谌身为禁卫首领,必是奉皇帝手令入宫抓人,便都释兵,原地待命。不久因见皇帝被人扶出,又欲挺身上前,因无天子诏命而止。

当时煞是奇怪,萧昭业或许大醉不醒,或许失血昏晕,只低头坐于肩舆,并无一言。于是卫士不敢上前,眼见天子被侍从扛出殿门,竟出西弄,入于宠臣徐龙驹府宅。

萧谌见时机难得,急率众随后而出,将萧昭业追及杀死。

萧鸾闻报皇帝已死,即以天子所乘小车载尸出徐龙驹府宅,以太后名义废萧昭业为郁林王,按照王礼殡葬。

葬罢萧昭业,萧鸾等遂迎立其弟新安王萧昭文为帝。

其后不到四个月,萧鸾复废萧昭文为海陵王,又暗中派人杀之,时年仅有十五岁,尚未长大成人。萧鸾随后自立为帝,改元建武,史称齐明帝。

齐明帝小档案:萧鸾字景栖,小名玄度,高帝萧道成之侄,父为萧道生。自小父母双亡,由萧道成抚养,对其视若己出。宋顺帝时,萧鸾担任安吉令,以为政严格闻名。后迁淮南、宣城太守,辅国将军。齐高帝时任西昌候、郢州刺史;齐武帝萧赜时升任侍中,领骁骑将军。萧赜死时,以萧鸾为辅政,未料其先杀萧昭业,又杀萧昭文,连杀同宗二帝以自立。在位期间又极力屠杀宗室,三年之内,萧道成与萧赜子孙尽被诛灭。

当时宗室江夏王萧锋德才兼备,颇孚海内众望。

萧鸾尚为左仆射时,便曾对萧锋言道:始安王萧遥光极有才干,可以委以重任。

萧锋答道:萧遥光之于殿下,正如殿下之于高皇帝。若论卫护宗庙,安定社稷,确实可以寄于厚望。

萧鸾被萧锋点破自己心事,不禁大惊失色。

至此萧鸾即位,大杀藩王,萧锋闻而大怒,遂派人给萧鸾寄私书一封,在信中嘲讽、责斥其所为狂悖。

萧鸾因此欲杀萧锋,却惧其武功了得,不敢轻举妄动。于是诏命使萧锋在太庙中兼任祠官之职,并需值班留宿;然后派出大内高手多人,于半夜引众兵去太庙中将其捕获。

萧锋武功已臻化境,耳力亦自精绝,当夜坐于内室,已听出对方所至人数,各自所藏身方位,以及脚下功力如何。

于是冷笑数声,点手唤马夫停在门外,自己从太庙中出来,两手空空,并不带兵刃;便欲上马回府,打点携带家眷离开京城,从此不问朝中之事。

萧鸾所派杀手见萧锋出庙,暗自呼哨一声,便已发动,一齐动手。

萧锋一声不响,只将双手抡起,前遮后拦,连抓带拍,只用一十八招,掌掌毙命,车前便留下一十八具尸体,胸前背后乃至全身,均不见一丝伤痕。

众大内高手虽然恐惧,但有王命在身,不敢逃走,复又呼喝而上。

这回萧锋却不再杀人,只将双手插入刀丛之中,随手擒拿,一抓一个,绝不落空,复随手掷出,众杀手倒地即不能起,原来皆被捏中穴道,动弹不得。萧锋似乎力大无穷,亦不知疲累,将对方一百单八人尽数制服,这才进到车中,低喝车夫驾车回府。

那车夫也是极有意思之人,对适才一派刀光剑影视若不见,直到主人将来人尽皆打倒,这才喝一声:“得儿,驾!”驶动马车。

地上有个大内高手犹不甘心,看样子似是首领,张口问道:在下不知殿下竟是个武林高手,真是有眼无珠,不识真神。殿下适才所用何术,肯否告知?否则在下死不瞑目。

萧锋嗯了一声,点头答道:某杀人之术,谓降龙十八掌;制人之术,谓龙爪手。前者传自前朝汉末伏龙令主徐元直仙师,后者乃释家高僧菩提达摩法师所授。

说罢扬长而去,竟至府中,携带家眷离京出走,就此不知所踪。

那些杀手待能动转,已是数个时辰之后。乃商量编个瞎话,回宫骗哄皇帝。

萧鸾见杀手回宫,于是问道:萧锋首级何在?

杀手回答:陛下不知,那萧锋原来早降北魏,已携家眷出城。我等追出城去,遇其接应之兵,故此力战不敌,阵亡十八人,其余俱各带伤而回。

萧鸾只要萧锋离开建康即可,亦不问其真假,重赏众人,使其各归养伤。下一个建安王萧子真,却派典签柯令孙去杀。

萧子真见典签带兵进府,直吓得钻进床底躲藏,柯令孙以手扯出,挥刀便欲砍杀。萧子真不顾亲王尊严,当场下跪,乞求免于一死,情愿舍弃爵位,甘为皇帝奴仆。(本集完)

喜欢华夏真相集请大家收藏:(m.xilushuwu.com)华夏真相集西陆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红楼管家媳妇十八岁当上剑仙正常吗穿到八零家属院:撩的兵王心尖颤给重生的虐文女主当妈后躺赢了君诱臣妻?与夫和离后医妃HE了明扬天下末日战帝在年代文里扮演锦鲤福气包苍穹昭昭琴妃独尊疯批小师叔她五行缺德穿成七零大佬的娇宠小辣妻续善命斩恶魂,我在都市学洗魂!诸天技能页面重生之我真的是老婆粉拽妃:王爷别太狠夕阳热三国最强军神诡世将星网游之修罗剑神
经典收藏全球之武侠降临冰之华舞女帝的影帝替身恐怖高校之庄园团宠锦鲤六岁半次元降临从妖尾开始海贼之守护之心至尊狂龙你san值归零了造化道主科技之虚拟实验室渣渣超凡酷拽,规则是拿来打破的地界编年史之犬言传LOL:野区之神带着系统穿历史麒麟武圣天女商妃魔灵军统邪帝心尖宠:废材也逆天新婚日记之回忆录
最近更新重生修仙:天才归来心神变朱雀鸣御龟仙族生灵之愿诡异世界:非正常人的守护女王大人请饶命九转金丹炉玄幻:躺平族长,家里全是大帝吞噬为主,双修为辅,我独断万古盛世修仙,乱世修德炸熟的鸿钧跑了,下界去抓回来穿越龙族:辉煌征程,龙耀诸天我的七把神剑会说话绝世反派,被女主强推很合理吧开局十五境天人,一刀斩人间养身修行,大师兄怎么又无敌了?流光之路村中修仙,解析万物创万法不是哥们,你也穿越者啊?
华夏真相集 背砍刀诗人 - 华夏真相集txt下载 - 华夏真相集最新章节 - 华夏真相集全文阅读 - 好看的玄幻魔法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