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尖上的大唐

老蜻蜓

首页 >> 刀尖上的大唐 >> 刀尖上的大唐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特种妖孽兵王女汉子逆袭:皇后很嚣张警官,我是直男冒牌皇后:我的皇上我做主三国平凡人生特种兵之超品战神日谍克星紫凰天下当刘禅穿越成赵构穿剧之夫人想剧终
刀尖上的大唐 老蜻蜓 - 刀尖上的大唐全文阅读 - 刀尖上的大唐txt下载 - 刀尖上的大唐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21章 战潞州(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景城,东距长芦六七十里,南临弓高百余里,与长芦、弓高之间隔着漳水。河水自西南向东北流淌,景城在水北。

此地归属不定,李匡威时曾为卢龙的地盘,直至李匡筹坏事,南逃时为义昌卢彦威所杀,景城亦被义昌重新占据。后来李崇文取卢龙时,没好意思将景城要走,继续留给了刘二。

郑守义这是第二次到景城。上一次,是葛从周北征,他随大李子屯兵于此,与梁军对峙。所以,他对附近地形也算熟悉。

毅勇军至景城后,李公佺、李重霸也卷着铺盖过来。

这两条丧家犬,如今是寄人篱下,对于辽王与刘二公子的命令,哪敢违拗。

魏博兵到来,旁人都好,只十三郎略有尴尬,尽量躲着不与李公佺相见。

其实,李公佺也没什么脸面与史怀仙相见。

真是相见不如不见呐。

当下的局面,梁军屯于漳水之南的长芦、弓高,辽兵驻于北岸的景城。在定州猫了一年多,郑大帅憋闷难耐,便常引兵外出,亲自勘察战场,甚至多次沿漳水北岸,隔河抵近梁军观察。

但见南岸梁兵军容肃穆,人马众多,未可轻犯。

这日晨,郑大帅吃罢早饭,如往常一般领千余骑城,准备向南巡视。走了一段,途遇百余梁骑在北岸逡巡。屠子爷凶器在手杀心顿起,黑手一挥就引兵追击。这伙梁骑脚力不弱,看有敌军来追也不托大,扭头就走,跑得是相当不慢。

郑大帅也是难得一次机会见血,开开心心在后追击。大寨主一马当先,领着手下冲得最快。未料追击快到弓高附近时,大寨主突然示警,有大股敌骑靠近。老于战阵的郑老板立刻意识到梁骑用心险恶,急忙退避,仗着马快,总算有惊无险地从数股梁军的缝隙中逃出,险些被包了粽子。

郑大帅与梁军多次交手,对于梁军的实力心中比较钦佩,不过,面对梁骑他一向稳占上风,所以今天有些大意,险些翻车。被人在后追撵的感觉十分不好,老黑心中愤恨,边跑边想着回城摇人找回场子。结果回身一看,好乖乖,追兵甚众,怕不有数千上万骑。并且这次梁骑嚣张非常,从漳水北岸直至景城一路紧追不放,狗撵兔子一般,吓得黑爷连入城都来不及,只能绕城而走。

自与梁兵交锋以来,郑大帅是头一次这般丢丑,还是在魏博李公佺、李重霸面前被梁骑欺负,真是岂有此理。

这却是郑大帅查敌不明了。

梁军历来重视骑兵建设,近几年西征、东讨,从关中各镇及淄青王师范手里获得马匹以十万计,最近又在魏博发了一笔横财,骑军之盛确实大异从前。

这次北征,梁王也是下了血本,他汲取多年以来的经验教训,十万军中足有近四万骑,除了五千在冀州,大头三万多全在义昌这边。面对毅勇军区区六千余骑,梁军自是大占上风。

此次伏击老黑,正是梁军筹划已久。

辽贼马多腿长,一向来都是欺负汴兵腿短,所以,梁王就想着打他一个闷棍。为了确保成功,梁军调集了近万精骑乘夜过河,只因漳水北岸地势平阔不便设伏,大寨主与郑老板又特别机警,这才给他逃了。

辽骑未敢接战,梁军也不白来,遂于景城下耀功而去。

虽然没抓住辽贼的尾巴,但是能够以精骑耀武,从前总被辽骑欺辱的闷气,总算得以舒张一二。

吃了亏的郑守义不能甘心,过了两日,点齐六千余骑,甚至连李公佺、李重霸的近千骑士都不放过,梁军再敢过河,他就打算祭出离合大法,发挥骑射优势,给梁骑上一课。

别看梁骑人多,若论单兵骑战水平,仍是辽军稳占上风。且辽骑马匹更多更好,只要逮着机会,捉住落单的小股梁骑定打得他吐血。怎奈何梁骑也不傻,知道辽骑难缠,并不托大,要么不来,要么就过万骑扎堆在郑二的面前晃悠,恨得老黑牙根咬碎愣是无处下口。

两边这次都不缺马,这打起来就有些无趣。

如此数日,双方往来追逐,均想捉住对方的疏忽狠杀,却因各自谨慎皆无所获。听说刘守光那边的情况与此相似,梁骑跟小刘也玩起了捉迷藏。二位二哥都看得明白,梁军这次武德充沛,并且用兵谨慎,再也无法如从前那样偷巧喽。

归根结底一句话,在实力面前,所有伎俩皆无用场。

双方骑兵追逐最后成了例行公务,老郑也就懒得出去,干脆在城里睡大觉。

这天日暮前后,郑将军仔细洗刷了马匹,忽闻辽王到了,已在官署等他。

大李子一向是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郑守义估计这又是有什么状况了。一路胡猜着来到,开口就抱怨道:“李头儿,此次汴骑甚多,又不好硬打。这般追来追去,实在无法打开局面。”老黑也想过是否集中卢龙精骑做一场,可是经过仔细筹算,感觉很划不来,所以他只是每日汇报情况,并无硬上的想法。

辽王没有直接答他,却道:“义贞,景城事交承嗣,你去河东。”

见大李子面有喜色,郑守义疑惑道:“去河东?”

上次去河东,后来听说汴军染了疫病,好悬没把老黑吓出个好歹来。为什么打完了就走?不想见了独眼龙尴尬只是小头,一大部分都是怕染病啊。再联想队伍还在汴军营里住过……

幸亏后来没有出事,却也着实让郑大帅受惊不小。

李崇文道:“晋王与我相约,合兵取潞州。”

大李子与河东从未断了联系,这事郑守义知道,他多次与晋王探讨河东出兵的可能性,郑守义也知道。郑守义还知道晋王那边一直没有准信,怎么这就要合兵取潞州了?是怎么回事?

泽、潞是晋阳的东南大门,自李罕之叛逃以潞州投梁,朱三便遣了宿将丁会领重兵驻守,兵锋旦夕可至晋阳城下,威胁不可谓不大。河东也一直想要夺回泽、潞,只是始终未能得手。怎么此时来约卢龙合兵取潞州?

休说郑守义疑惑,辽王也迷瞪。晋王这是有何妙策?还邀他出兵相助。不过,辽王是考虑他与朱三双方二十余万大军汇于沧、冀尺寸之地,实在难过,若能在西边有所作为,意义重大。

泽、潞固然是晋阳南大门,何尝不是洛阳、汴州的北大门。

一旦易手,梁王还能有心在河北浪么?

所以,不论成与不成,辽王都觉着值得一试。

反正就是让郑二领着偏师去瞧一瞧情况,本小利大,怎么不干。

辽王遂认真吩咐道:“你与晋兵相处得宜,毅勇军亦是我劲旅,如此重任非你莫属。不过丁会乃宿将,亦是梁王元从之一,智勇双全,守卫潞州有年不曾有失,万万大意不得。晋王言语含糊,使者虽说已了有破城之计,你仍应见机行事,不可孟浪。

若事不可为,以全军为要。”

沧州此地,弄不好就是血肉磨坊,郑哥怎想久留,听说如此,欣然同意。

三日后,毅勇军乘夜与李承嗣换防。

为迷惑梁军,仍留郑守义的大纛于城头招摇,去向如何,除了李承嗣本人,连怀远军将校皆不与闻。

毅勇军遂经瀛、莫、定诸州,过飞狐陉进入河东。

十月底,兵至晋阳。

一路行来,郑守义观察左右风物,竟觉与从前颇有不同。

初来河东时,他曾对晋兵在自家横枪的手段非常惊讶。十余年过去,如今虽仍不能与卢龙、义武相比,这次走来,好歹未见军士当道明抢,路途两边田土亦有耕作的痕迹。

时夏粮早已入库,而田中仍有农人忙碌。郑二打听得知,是种了速生杂粮。早就听说张忠他干爹在河东拼命种田、整饬军纪,看来不虚,倒是有些起色。

可是,晚不晚了点呢?

郑将军治镇日久,眼界高了不少,对这个治理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义武的钱粮虽是刘三在管,但郑守义本人从未忽视。尤其母大虫回来之后,更是天天盯着自家的钱袋子,没事就跟他念叨。是以对这经济之道,郑哥亦有些感悟。

昭义丢失,河中易手后,河东逼仄,耕地有限,人口亡散,又无渔盐之利。从前还能出去抢掠,这数年连掳掠都轮他不到,坚持至今实属不易。

巴掌大点地方养这么多兵,真不知是怎么熬过来的。

独眼龙得知卢龙援兵来到,异常欣喜,亲自出城来迎。

远远望见晋王的华盖渐行渐近,直觉这位曾经的飞虎子苍老了许多,须发花白,眼袋浮肿,居马上虽稳,却少了生机多了暮气。待两边接近,老黑一咬牙一跺脚,率先下马快行数步,来在李克用马前,躬身施礼道:“大人,存义来晚啦。”

听说是这黑厮领兵过来,独眼龙心里本来也有点打鼓。

李大、郑二这两个说不清道不明的义子,在营州做下好大事业,却在他跟刘仁恭大战时作壁上观,甚至还跑大同掏了一把,妥妥的逆子啊。若按晋王年轻时候的脾性,早就操刀子上了。可是形势比人强,他先是兵败木瓜涧,后在汴兵手里接连吃瘪,实力大损。

如今朱温势大,纵观河北,只有卢龙三镇还能是个帮手,晋王也只能装傻。

这两个逆子要说也算有些用处,比如上次汴兵来袭,这黑厮就出力不小,事后城都没进,倒是省去彼此尴尬。不过这次不同,岂能面都不见。

然而,对于该怎样开场,晋王在路上也很挠头。不意这黑厮知趣,全了他李鸦儿的颜面。好!你敢叫,爷爷就敢认。性情中人的晋王亦跳下马,身手矫健地将这个便宜儿子虚扶起来,扯了他的黑手道:“存义我儿,速速随我入城。”

二人认亲这也就是片刻间事,完全一幕父慈子孝的感人画面,直叫周围一干看戏的文武目瞪狗呆。

宫中早已摆下筵宴。

入席后,晋王就向便宜儿子引荐周德威,道:“此次南征,以镇远为主帅。你等亲近亲近。”

郑守义与周德威不曾合作,但是知晓其人。据闻是骑将出身,曾为河东铁林军使,最近几年对阵梁兵,算是胜迹较多的晋将了。叉手道:“我人地两生,此番胜败生死,全赖周帅矣。”

周德威微一欠身,向郑二还礼。

晋王又为他引荐两位副帅,一是李嗣昭,一是李存贤。

这二位都是老熟人,互相打过招呼,郑二心中盘算,周德威看面相亦是爽直汉子,这个组合还算不错。

左右打量这殿,二哥感觉有些眼熟。蹙眉凝思,恍然想起当初就是在此殿拜了晋王做义父。那时李存孝被杀不久,康君立酒后胡扯惹了晋王不快,现场挨了一刀,不久便被赐死。后来豹军就离开晋阳去大同,又从那里打回卢龙,自此,与河东渐行渐远。

当时在殿中者,如今已有许多不见。

今夜在殿中者,十年后又在哪里呢?

先看眼下吧。

打潞州,郑将军想了一路也想不出奇计,看晋王这架势却分明是志在必得呀。

关乎自家生死,须得问明。“大人。”反正爸爸叫开了也就无所谓多叫几句,二哥探问道,“我闻丁会乃梁军宿将,麾下精兵不少。嗯,城中亦不乏粮吧。潞州城高池深,防备森严,计将安出?”

独眼龙但笑不语,边上一少年道:“勿忧,必能马到功成。”

郑哥看说话的是个二十左右的青年,正是嘴边眉毛办事不牢的典型。这话就说得十分无状。什么叫勿忧?怎么就马到功成?一念错,万千将士性命无存,军国大事岂能如此儿戏?惹得老黑非常不快。

晋王却也不多解释,只道:“我儿亚子,存义才见过么?”

哦,李存勖,李亚子。

这小子最近声名风传,郑守义在河北也听过他,知道这是晋王爱子。见面确实是头次见,早年他老郑在河东混的时候,李存勖还是个娃娃。既然晋王儿子这样说了,想必确实有所依凭,反正大不了走人呗。

思路清晰的老黑便举杯与李存勖隔空邀饮,正见独眼龙一只独眼看向儿子,满眼宠溺之色。郑守义也忍不住看看身后罚站的小屠子。

嗯,确实晋王这儿子卖相好些。

二哥是把小屠子作为接班人培养的,如今常在身边行走,今天专门带他来见世面。小伙子一直杵在老黑身后。曾经他也就是个屠夫的儿子,短短数年,子凭父贵,已能与一方诸侯同殿,此中滋味不足为外人道也。

见爸爸来看自己,小屠子忙挤出微笑,模样十分得意。

李克用早就注意到了这小黑,一看便知是老黑的孽种,亦明白这厮是在给儿子铺路。作为方镇节帅,哪个不得考虑基业传承。

这也是晋王的心病呐。

他今年五十有一,近年事业不顺,心情不好,身体也每况愈下,已经飞不起来了。想想镇中这个局面,晋王顿感头疼无比。

李克用当然是想儿子李存勖接班,可是他是沙陀人,是草原人。虽然已经定居河东,但是部中的传统还在,那就是继任者需长老们开会选举,并没有父死子继的道理。

他有好兄弟,还认了许多干儿子。按照部落的规矩,这些好兄弟们,都有继承权。而按照唐律,这些干儿子也有与李存勖同样的继承权。而且,他的这些兄弟、干儿子们,并不是无权无势的兔子,而是有牙有爪的狼。

本欲跟小黑打个招呼,又觉心烦,索然无味。

自家都搞不明白,还管人家的事么?

干脆假装不见。

郑大帅始终都在观察晋王。

真是老了,再也不是那叱咤疆场的飞虎子喽。

瞧这满堂骄兵悍将,晋王身后,这小子能镇得住么?

从前位卑职微,郑二也没资格多想。后来做军使做节帅,有些事就由不得他不琢磨了。结果一看之下,郑将军是大惊失色。至少近几十年来,好像节度使的传承就没有哪家不出事的。

河中王家、义武王家,淄青王家,有一个顺利接位的么?没有。

卢龙匡威、匡筹兄弟俩这是反面典型,不用说了。

魏博罗绍威窝窝囊囊多少年,最近才栽在朱三手里。

放眼四顾,似乎只有成德王镕是个另类,真是奇哉怪也。

可是王镕?

呦,朱三也五十大几的人了,比晋王还老些,他哪天死了,汴州不会乱么?

李老三这也不是省油的灯。

不过李大才四十多,身子骨还很硬朗,据说又生了几个子女,比如萨仁那又生了吧?呸呸,这个不能想。总之,就大李子这个状态,若不出意外,当能把朱三熬死,若待熬死了义父……啧啧,是否大李就能一统河山了?

哎呀,这么一想,老子前途一片光明啊。

晋王哪晓得这老黑一肚子坏水翻江倒海,他如今酒量大不如前,心情又不大好,不多时已经醉意浓浓,酒宴只好散了。

喜欢刀尖上的大唐请大家收藏:(m.xilushuwu.com)刀尖上的大唐西陆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变成少女欺诈师后骗了病娇怎么办续善命斩恶魂,我在都市学洗魂!武道黎明疯批小师叔她五行缺德主神挂了兴趣使然的猎人君诱臣妻?与夫和离后医妃HE了穿成校草后妈,创飞霸总全家网游:开局觉醒龙族血脉,我无敌了!82年的我倾天下之离弃之不离九转星陨诀大王叫我来巡山呀末世医仙魂穿农家苦丫头开局错把李世民当大表哥诺兰利亚编年史给重生的虐文女主当妈后躺赢了圣主刘禅古代种田开局:带着系统去逃荒
经典收藏网游之修罗剑神重生之嫡女风流龙组战兵震惊!我有军火商系统朕的皇后有点闲大唐:举世无敌,西府赵王遗腹子一品赘婿田园空间:倾城嫡女玲珑抗日之肥胆英雄丝路大枭雄,从农家种田郎开始三国最强军神守望军魂大唐黑科技红楼琏二爷三国:我是赵云他哥红楼玉阙隋唐:一拳可灭李元霸还是谋士?密探江湖绝世枭雄:从太监做起三国平凡人生
最近更新刀镇寰宇如梦令:明朝寒门帝路:从采花大盗开始大秦:镇国太尉章邯,横推楚汉!水浒之淮西为王绝色生骄权倾朝野要杀我,国破家亡你哭啥?东京话事人,我就是这么拽南北朝:季汉钢铁王朝只想安静当个小地主,结果女帝送娃上门?历朝皇帝降临从暴揍嘉靖开始江山列传开局流放,灾荒年我带嫂嫂们逃荒圣朝皇子我只做生意,姑娘们请自重现代武器进大宋大乾最狂驸马爷断绝关系后,偏心王府悔不当初三国:穿越我是东乡公主曹绫明末获得系统,开局暴兵二十万
刀尖上的大唐 老蜻蜓 - 刀尖上的大唐txt下载 - 刀尖上的大唐最新章节 - 刀尖上的大唐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